从每年新创办企业2000家、3000家,到去年的超过6000家,今年上半年,中关村新创办的企业就超过9000家。用“井喷”二字来形容中关村创业企业的趋势,一点都不夸张。只要有好的想法,找钱、找人、找市场,在中关村并不是难题。在这里,专注于某个新点子,切中人们的“痛点”正成为创业者成功的关键,抄袭模仿不再行得通,因为在这里,没有个性的东西是一件“跌面”的事儿。 半年新创办企业超过9000家 创业企业在中关村的“井喷”,并不是偶然。要想创业,仅仅有梦想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,从想法到现实,中间隔着三道“坎”,跨过了,你就海阔天空,跨不过,你只能是个梦想家,而不是创业者。人、钱和市场,就是这三道坎。 在中关村创业处处长杨彦茹看来,创业者们在中关村跨过这三道坎,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中关村拥有众多大企业,这些在大企业中成长起来的从业者,成为新的创业者主体,他们在大公司里有着自己的经验和项目,有可能走出企业自己创业。 过去有句话说,在中关村一块牌子砸中十个人,有九个是大学生。中关村由于聚集了40多家著名的大学院所,可说是全国的“尖子”聚集到了中关村。 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也为中关村提供了大量的创业人才。比如微软加速器,除了吸引国内很多研发人员创业外,同时还吸引了很多海外人才。 为创业者找人、找钱、找市场,中关村还有着一批特殊的创业服务机构。为创业企业搭建了找人、找钱、找市场的平台,比如车库咖啡,不占股份,不投资,就是为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。在中关村,以创新工场、车库咖啡等为代表的创业孵化器目前已达到30多家。有的创业投资机构仅一年就办了500场活动,还接洽了全球最顶尖的创业资源,创业者有幸能够获得全球最顶尖的技术、商业模式等等。从这些“孵化器”里走出来一大批新企业,有的3年就上市了,有的4年就成名了。 年轻创业者不屑于抄袭 在中关村的创业新生态圈里,天使投资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。2014年,中关村的天使投资案例占全国案例总数的52.8%,占全国金额的61.2%。 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中,“天使汇”就是其中的一个。CEO兰宁羽是个“80后”的小伙子,在此前经过了6次创业的失败后,直到2011年年底,他拉开第七次的创业序幕,做一家“让靠谱的项目找到靠谱的钱”的公司。在两年多时间里,帮130余个创业项目找到了天使融资,其中包括滴滴打车、黄太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“成功者”。“从2000年开始做第一家公司,我是一个持续不成功的创业者,做了六家公司,两家死掉,两家卖掉,后来做了天使投资。我们这帮人走了很多弯路、踩了很多坑,希望新的创业者不要踩一样的坑、走一样的弯路,所以做了这个平台。”兰宁羽说,中关村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,以前大家都在抄袭,国外出来一个新东西,中国就抄一个,中国出来一个新东西,就有另外一堆人去抄。现在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则不屑于抄袭,他们觉得抄袭这件事特别“跌份”,觉得必须要干一些特别有个性的事情。 |